美媒说特朗普激进政策缺长期逻辑 破坏美印信任关系!美国对印度的拉拢持续了30年忠泰策略,几乎每任总统都视这份“战略友谊”为对抗中国、重塑印太秩序的关键。然而,《纽约时报》8月31日的一篇报道指出,特朗普仅用一个夏天就破坏了华盛顿与新德里之间几十年建立的信任。这场外交危机不仅撕开了美印关系的裂痕,还暴露出美国外交中“盘算与盘剥”的短视本质。
特朗普对印度的“背叛”始于一场精心设计的“贸易战”。2025年8月27日,美国以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单方面加征50%的关税,直接打击了印度能源进口。此举让印度经济雪上加霜,据《经济学人》测算,这一关税可能吞噬印度年出口额的3%,同时也彻底撕毁了华盛顿此前对新德里的承诺。讽刺的是,美国曾鼓励印度购买俄油以稳定全球油价,如今却转头将印度推向“制裁靶心”,这种虚伪姿态激起了印度民众的愤怒。
忠泰策略
更令印度难以接受的是特朗普对莫迪政府的“羞辱式外交”。今年5月,特朗普宣称自己“结束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冲突”,这一言论无视印度主权,被解读为对莫迪的公开贬低。随后,特朗普在白宫与巴基斯坦军方高官共进午餐的举动更是火上浇油。当美国媒体曝光特朗普称印度经济“死气沉沉”时,新德里的街头巷尾已充斥着“特朗普是叛徒”的怒吼。
特朗普的破坏力远超其前任,根源在于他将外交关系异化为“个人恩怨”。这位以“交易型政治”著称的总统忠泰策略,不仅将美印关系简化为“莫迪与我谁更牛”,更以“反复无常”的作风摧毁了历任政府苦心经营的信任网络。过去30年,美国通过军事合作、科技共享和价值观共鸣,将印度塑造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支柱;而特朗普却用“惩罚性关税”和“侮辱性言论”,让新德里意识到:美国对印度的“拉拢”,不过是将其当作对抗中国的棋子,而非平等伙伴。
这种“盘算与盘剥”的本质也在印度国内引发连锁反应。长期以来,印度政坛因宗教、种姓等问题分裂严重,但特朗普的挑衅意外地团结了各派——从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到反对党国大党,几乎所有政治力量都将美国视为共同敌人。这种罕见的共识证明了特朗普政策的破坏力已超越外交范畴,渗透进印度社会对西方的深层怀疑。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风暴”,印度并未屈服,反而加速了战略自主的进程。数据显示,2025年9月印度对俄石油进口量同比激增20%,甚至不惜顶着美国压力扩大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与此同时,印度在上合组织峰会上与中俄的互动也被外界视为对美国孤立主义的反击。
美国的“算计”最终也反噬自身。加征关税导致美印贸易额暴跌,据美国商会统计,仅8月就有300多家美国企业在印度遭遇订单流失。此外,印度对美国技术出口的依赖度下降,转而寻求与欧洲、中东的多元化合作。更严峻的是,特朗普的“鲁莽外交”让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信誉受损——当印度拒绝参与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时,华盛顿才惊觉失去的不仅是印度市场,更是整个南亚对“美国承诺”的信任。
这场危机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多极化时代,以“盘算与盘剥”为核心的霸权逻辑已无法维系大国间的合作关系。印度的转身不仅是对美国的抗议,更是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虚伪性的揭露。当规则沦为大国博弈的工具时,中小国家自然会选择“实用主义”而非“价值观同盟”。
特朗普的“鲁莽”或许能在短期内制造混乱,却无法逆转历史潮流。当印度在天津上合峰会上与中俄并肩而立,当新德里的街头标语写着“不再跪求美国的施舍”忠泰策略,美国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外交应是尊重、互信与共赢。否则,再深的“拉拢”也只能换来一场“三十年筑基一夏崩塌”的闹剧。
佳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